首页 债券 正文

固定收益专题:如果降息 会降哪一个?对债市影响又如何?

扫码手机浏览

市场热议央行是否降息。但整体上我们认为绝大部分情形下,对于债市利好都有限。如果央行降息,我们预期银行存款利率相较LPR、OMO和MLF更有下调的空间和可能。目前调低LPR空间很有限,主要原因是银行净利润在2022年压降已经比较多...

机构: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

作者:徐亮

市场热议央行是否降息。但整体上我们认为绝大部分情形下,对于债市利好都有限。如果央行降息,我们预期银行存款利率相较LPR、OMO 和MLF 更有下调的空间和可能。目前调低LPR 空间很有限,主要原因是银行净利润在2022 年压降已经比较多。再进一步压降LPR,会给银行体系造成更大的负担。调低OMO,MLF 信号意义强,实质意义有限,因为7 天逆回购利率已经显著低于OMO 利率,1 年期AAA 同业存单利率也显著低于MLF 利率。我们认为监管引导银行调低存款利率的可能性最大。监管一季度或可引导主要银行存款利率下调5-15BP。回顾2022 年,2022 年我国商业银行已经有两次大面积降低存款利率。但即便如此,我国净息差压力在2022 年仍持续维持高位。截至9 月商业银行整体净息差已经降至1.94%,创历史新低,因此净息差可下降的空间不大;另一方面银行定期存款占比持续上行,截至6 月上市银行定期存款占比为52.85%,而2020、2021 年年中该数据为49.91%、50.10%,定期存款占比上升提高负债端成本,但也体现出银行存款负债较为稳定,给降低存款利率创造了条件。最后,我国外储及汇率压力较小,资本的流入及流出趋于稳定。因此,我们认为未来银行存款利率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。但目前经济复苏态势整体较好,也不能排除降息完全落空的可能。如果只降存款利率,对于债市中性偏负面。如果降息完全落空,则对债市更加不利。如果调降了OMO,MLF 利率,确实体现出了央行宽松的态度,但降息落地利好出尽,对于债市影响较为中性。
降息会导致资金外流等问题,对我国外汇储备和汇率水平造成一定压力,因此我们从外汇储备的角度分析了此次降息的可行性。我国11 月外汇储备为31175 亿美元(前值为30524 亿美元),有所回升,但和1 月相比减少1041 亿美元,下降幅度约为3.2%。横向对比,我国外储下降幅度相对较小,截至2022 年11 月,印尼、巴西、韩国、日本、印度外储分别下降5.3%、7.9%、8.7%、12.3%及13.5%,均高于中国的3.2%。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,令诸多新兴市场汇率承压,促使多国政府动用外汇储备以支撑本币。
从我国的角度来说,2022 年我国外汇储备大幅波动主要受三点因素的影响——贸易差额波动因素、汇率因素和资产因素。国际收支方面,2022 年以来我国经常账户贸易顺差持续保持高水平,为外汇储备规模的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,但11 月我国进出口数据增速均为负值,当月同比增长分别为-10.6%和-8.9%。出口和内需的同时转弱,让贸易差额的走势有一定的不确定性。从净误差与遗漏项看,2022 年该项目负值减小,前三季度累计仅为-405 亿美元(2021 年全年为-1674 亿美金),资金外逃有所减少,这对外储稳定有积极的影响。汇率及资产价值方面,美元指数走高、美债收益率上行导致外汇储备的估值降低,这是当前影响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主要因素。由于美元指数走高,我国外汇储备中大量非美元外币以及海外主要资产纷纷贬值。同时,全球资产市场下跌程度明显高于我国外储。截至2022 年11月末,10 年美债收益率从年初的1.63%上升至3.68%,与年初相比,标普500 股票指数下跌15%,斯托克50 指数下跌12%。
从进口支付、短债偿付和IMF 设定的外储充足率指标三方面看,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水平是充足的,既能为国际贸易提供相当充分的保障,又能对债务风险提供强有力的后盾。同时,外储规模的充足对进一步调整存款利率提供了有力支撑。从进口支付和短债偿付角度,我国外汇储备能轻松支撑二者的需求,从IMF 外储充足标准的角度,中国2020 年资本账户开放度标准化指标(Chinn-Ito)仅为0.16,因此使用资本管制+浮动汇率的方式(外储充足指标=5%*出口+2.5%*广义货币+30%*短期债务+15%*其他负债)进行计算。根据IMF 官方数据,我国2021 年IMF 外储充足指标为109%(前值为120%),高于100%的下限,我国外汇储备尚且充足。
风险提示:疫情传播超预期、经济表现不及预期、国际政治局势不稳

阅读全文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