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宏观研究 正文

宏观数据:首月效应延续不改回落趋势

扫码手机浏览

主要观点信贷、货币延续高增长态势在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后,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,经济回升平稳有序,因此2月份新增信贷和货币增长的超预期回升,或是因经济回暖带来的金融市场活跃度回升结果。信贷和货币增长首月效应表现弱化,并不意味着中长...

机构: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

作者:胡月晓,陈彦利

主要观点
信贷、货币延续高增长态势
在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后,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,经济回升平稳有序,因此2月份新增信贷和货币增长的超预期回升,或是因经济回暖带来的金融市场活跃度回升结果。信贷和货币增长首月效应表现弱化,并不意味着中长期流动性环境宽松扩大的态势。
信贷期限长期化特征延续
经济偏软时期信贷期限的长期化趋势不会改变。信贷期限结构基本上是由经济环境决定的,经济低迷时期新增信贷期限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长期化——经济低迷时当期融资需求下降,政策激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以保证经济增长,故中长期投资会得到鼓励和发展。从企业部门信贷增长期限结构情况看,节日错位使得首月效应平缓化。2月份企业部门信贷新增仍然较为强劲,或是1月份首月效应的延续。
流动性宽松助力经济缓复苏中回暖
“宽货币、紧信用”状态不变,在货币内生体制下,意味着经济仍处底部阶段,缓复苏中回暖趋势延续。对信用和货币间组合状态我们认为,信用增长直接体现货币政策变化,而货币增长是金融和实体两部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,因而比信用增长更体现当期经济状况,因而在经济底部时期,“宽信用、紧货币”是一种常态。货币和经济间机理的变化,导致了中国货币和信用间组合状态的变化,2022 年Q2 后,中国货币环境由“宽信用、紧货币”转变为“宽货币、紧信用”。
市场融资利率再趋平稳
上月我们就指出,市场融资利率将在缓升后再趋平稳。2022 年Q4 市场利率抬升不具有持续性,主要是受楼市融资政策放松下,资金“虹吸”效应下的临时扰动,在“降成本”的金融供给侧改革下,中国融资利率中长期下降趋势仍未改变。
新增信贷和货币增长或回落
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是央行的政策目标。我们认为2023 年2 月份信贷和货币增长的延续高位和再回升,主要是受春节所在月份错位影响,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月度变化中的“首月效应”延续的结果,并不具有持续性,未来或有回落,新增信贷规模和货币增长,都将回落。
风险提示
俄乌冲突扩大化,国际金融形势改变。中国通胀超预期上行,中国货币政策超预期变化。

阅读全文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