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行业研究 正文

年度策略报告姊妹篇:美护行业2024年风险排雷手册

扫码手机浏览

1、2023年行情复盘:23年初至11.17日,美容护理板块回调约27%,究其原因,消费弱复苏背景下,估值体系下探为主+业绩下调为辅。行业弱复苏,增速放缓→竞争加剧,业绩分化,行业整体业绩增速中枢下移→龙头估值体系下探,普遍对应24年1...

机构:浙商证券股份有限公司

作者:汤秀洁,王长龙,周明蕊

1、2023年行情复盘:23年初至11.17日,美容护理板块回调约27%,究其原因,消费弱复苏背景下,估值体系下探为主+业绩下调为辅。
行业弱复苏,增速放缓→竞争加剧,业绩分化,行业整体业绩增速中枢下移→龙头估值体系下探,普遍对应24年1X PEG附近。
2、医美:传统赛道竞争加剧,新兴赛道茁壮成长, 医美消费一定程度上呈现“喜新厌旧”的特点,“逐新”已成为消费者和医美医院的共同选择。
行业趋势:行业维持较快增长,但主要增量聚焦高端新品。从消费者角度,新品创造新消费需求;从医美医院角度,高端新品利润空间更高。
核心逻辑:掘金新赛道,例如再生、胶原蛋白、减肥针等。医美是典型的产品驱动型,往往由供给创造需求。新品迭代→既挖掘消费潜力,又对部分老产品形成替代。今年龙头增量主要来自高单价新品,如爱美客濡白/如生、华东医药少女针、昊海生科海魅、锦波生物薇旖美。
选股思路:24-25年新品占比是衡量公司成长性的重要指标。建议关注①产品完善且预计明年推新:爱美客、华东医药;②产品数量较少但明后年有望积极推新:昊海生科、锦波生物(北交所);③当前尚未获批但明年首款医美产品有望推出:江苏吴中、巨子生物等。④自营产品占比提升:朗姿股份。
3、美妆:竞争加剧叠加流量红利下行,增速放缓;国际大牌业绩走弱,国货在分化中崛起,“硬制造”+“软实力”缺一不可,管理差异性逐步显现。
行业趋势:23年双11国际品牌明显走弱,判断24年国货崛起速度加快。①国际品牌普遍定位中高端或高端,消费环境变化;②竞争加剧,国货在新成分、新配方、新营销上均快速进步;③文化自信:以更理性视角看待国际品牌。
核心逻辑:赛道进入格局加速优化阶段,重视“软实力”差异化。21-22年马太效应:研发或供应链弱的品牌易遇到增长瓶颈,国货龙头崛起+国际大牌中规中矩(整体仍正增)+中小品牌淘汰率高。2023年龙头分化:如果说22年是龙头抢占小品牌份额,23年则是龙头此消彼长。国际大牌于23年双11普遍出现明显下滑,国货品牌在崛起中分化加剧,我们判断是管理稳定性、灵活性等差异导致。
选股思路:关注管理稳健或管理改善的公司。强研发+强供应链等硬实力已经是行业竞争的基础要求,在此背景下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。建议关注:①管理能力已被多次验证:珀莱雅。②过去1-2年管理层更替或组织架构调整等曾致业绩波动,但上述因素已边际改善,且24年有望持续看到改善后的成绩:福瑞达、贝泰妮、水羊股份、丸美股份、华熙生物、上海家化。③细分赛道小而美标的:科思股份、润本股份。
风险提示
1、消费环境变化的风险。
2、原料成本上涨超预期的风险。因地缘政治、宏观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影响,原料价格涨幅或超预期,提高行业经营成本。
3、新锐崛起,国际品牌重视中国市场等导致的竞争加剧风险。 国际品牌对中国市场愈加重视,新锐品牌崛起,或加剧行业竞争。
4、美护行业监管政策调整的风险。医美政策监管趋严;化妆品新规也对化妆品公司的研发能力、经营资质等提出更高要求。如果未来国家产业政策、行业准入政策、监管规定以及相关标准发生变化,而公司不能在经营上及时调整以适应相关政策的变化,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。
5、产品研发风险 。公司或面临研发周期长、研究成果难以产业化以及新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风险。
6、子品牌、新品孵化不及预期的风险。
7、化妆品、医美行业旺季销售不旺的风险。
7、产品质量控制等风险。
8、企业人才流失,战略失误等风险。
9、医疗事故风险。

阅读全文

本文转载自互联网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

相关推荐

最新文章

推荐文章